系统思考继续学习意愿案例

 

讲师发现很多学员参加完系统思考工作坊后,并没有继续学习的意愿。所以讲师们做了一些“思考”。

四层模型

冰山四层模型

  1. 事件 参加完系统思考的工作坊之后,学员的表现有:
    • 上完课以为会了
    • 不做作业
    • 只买书不看
  2. 趋势
    • 意愿
    • 结果 (需要跟Ned再check一下)
    • 工作坊期间 (需要跟晓芸再check一下) Learning Patterns
  3. 结构
    • 参见CLD
  4. 心智模式
    • 等到问题来了再说
    • 作业压力 -> 烦 -> 抵触
    • 没打算花那么多时间
    • 跟本职工作无关的不想学

CLD

继续学习 CLD

继续学习 CLD Digital Version

思考

我们给平衡回路起的名字叫做“解决实际问题平衡回路”。这个回路揭示的是当学员的学习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,实际能力与所需能力的差距越大,持续学习的意愿就越强。

继续学习 CLD - Balance Loop

但是,也有人说,这个链路搞反了。不是S,而是O。应该是实际能力与所需能力的差距越大,持续学习的意愿就越弱,因为差距越大,就越解决不了问题,越解决不了问题,就越怀疑学习系统思考的必要性。

言之有理,如果对于系统思考是不是解决问题切实所需的能力还心存怀疑,那么面对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挫折,心生退意也是自然。

那么系统思考是不是解决问题切实所需的能力呢?我们知道系统思考最适合“动态复杂”的问题场景的。所谓的“动态复杂”就是系统变量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,这种复杂度很难通过析构来获得洞察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通常也有系统思考适用场景的介绍,我们可以做一些强调。

现在我把变量“参加课程获得的能力”分为“鉴别动态复杂问题的能力”及“分析、解决动态复杂问题的能力”。其中“鉴别动态复杂问题的能力”帮助学员鉴别出动态复杂问题,坚定使用系统思考解决动态复杂问题的信心。这样,当发现能力上有差距的时候,差距越大,持续学习系统思考的意愿也会越强。

继续学习 CLD - Spliting Ability

这样,就引入了一个新的增强回路。我把它命名为“鉴别动态复杂问题能力增强回路”。

继续学习 CLD - Identify Complex Problem R Loop

前面的R1是“通过课程获得能力增强回路”。其实通过参加课程或者工作坊只是学习的方法之一,所以把这个回路做一些简化,再引入“学员通过不同学习途径进行学习的力度”和“通过系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个数”两个变量。就形成了下面的CLD。

  • R1:通过学习系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回路
  • R2:鉴别动态复杂问题能力增强回路
  • B: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平衡回路

继续学习 CLD - Simplify Learning Chanel

为了激发继续学习的意愿,我想至少可以做两点:

  1. 帮助学员认识动态复杂,以及系统思考是如何可以帮助应对动态复杂的;
  2. 在课程中(或者课程之后)帮助学员分析实际问题,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最后,重新审视一下平衡回路。在这篇文章里,学习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。如果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?怎么激发持续学习的意愿?

以后再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