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雷震震

 

“上邪!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。 山无陵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!”

【译】天啊!我愿与你相爱,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。 除非高山变平地,滔滔江水干涸断流,凛凛寒冬雷阵阵,炎炎酷暑雪纷纷,天地相交聚合连接,我才肯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!

立冬已有三周。此时,窗外下着滂沱大雨,雷声隆隆从远方滚来。我不禁想起这首诗。古诗赏析中说“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《鼓吹曲辞》,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。”从文学表达的角度来看,这位北方姑娘(是不是北方姑娘,我是心存疑虑的。毕竟中国古代“男子作闺音”的不在少数)真是想象力超群,高山平、江水竭、冬雷、夏雪、天地合,将五类“绝不会”发生的自然现象作为“与君绝”的前提条件。这首诗对后期的影响很大。“枕前发尽千般愿,要休且待青山烂。水面上秤锤浮,直待黄河彻底枯。”敦煌曲子《菩萨蛮》就明显受到了它启发。可谓是引领誓言界两千年。

人为何要发誓呢?似乎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一种态度。这种态度越坚定,使用的誓言越重。似乎,也有为了让听者看到自己这份坚定态度的目的,使用的誓言越重,表达的态度越坚定。如果听者人数越多,个人诚信的社会影响力就会越大,对于发誓者的环境约束力也会越大。那,发誓是个好的工具吗?我倒不这么认为。看看金庸笔下的两个例子:

  1. 《天龙八部》中新月清晕,花树堆雪的木婉清被师傅兼母亲秦红棉逼迫发了毒誓,“若有哪一个男子见到了我脸,我如不杀他,便得嫁他。”这誓言本是秦红棉自己被情所伤后转移于女儿木婉清身上的,但是木婉清却愿意固守,浑不管这见我真容非婚不嫁的道理何在;
  2. 另一个例子,赵志敬和尹志平看到小龙女和杨过赤身露体一起修炼玉女心经,为求不死赵志敬发下毒誓“今日之事,咱们这里只有四人知道。若我对第五人提起,教我身败名裂,逐出师门,为武林同道所不齿,最终不得好死!”但是日后在陆家庄英雄大会赵志敬却向众人披露当日所见,面对愤怒的杨过,赵志敬却哈哈一笑,大声狡辩道“不错,我立誓不向第五人说,可是眼前有第六人、第七人、百人千人,就不是第五人了。你们行得苟且之事,我自然说得。”

誓言,如果是迫于外界压力而发,那么其被遵守的结果就要看自己的内心是否接受的程度,木婉清和赵志敬就是完全两个相反的例子;另一方面,如果誓言是发自于内心的,那么是否要发誓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。

所以,我不喜欢誓言。好在我没有一个为情所伤的娘,也没有过其它被逼着要发誓的际遇。

P.S. 山房读书鉴诗小记